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旗魚




槍魚屬 Makaira Lacepède, 1802
旗魚又稱為馬林魚,是多種海中大型掠食性魚類的總稱。
大型的種類可超過4公尺長。吻部細長。分佈於所有主要大洋。以其他魚類為食。旗魚是受歡迎的食物和遊釣魚種。

斑馬魚

Zebrafisch.jpg

斑馬魚,又名藍條魚花條魚藍斑馬魚印度魚印度斑馬魚,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

飛魚


飛魚硬骨魚綱頜針魚目,在動物分類學上稱為飛魚科,是一類具有滑翔能力的類。
體態修長,但稍稍側扁,長度一般為45厘米。吻短,口小,眼大。胸鰭發達如翼,腹鰭也比較發達,尾鰭的下葉要比上葉長。由尾部迅速擺動,可達到極大的速度,然後躍出水面,張開胸鰭,可滑行百米以上的距離。

長鰭鮪

學名(拉丁文) Thunnus alalungal
俗名 長翅甕串 長鰭串 白肉串 長鬚甕串
英名 Albacore 【愛柏考金槍魚】
分類 鯖科(Scombridae)
分布 全世界溫帶及熱帶海域

南方黑鮪

學名 Thunnus maccoyii
俗名 油串
大陸地區 馬蘇金槍魚(南方藍鰭)
英名 Southern bluefin tuna
日本語 ミナミマグロ
分類 鱸形目(Perciformes) / 鯖科 (Scombridae)
分佈 南半球 南緯30至50度之間的溫帶水域。

鮪魚

北方藍鰭金槍魚


鮪魚拼音wěi,注音ㄨㄟˇ,音同「偉」,又名金槍魚。香港人起初用近似其英語的發音讀做吞拿魚而一直沿用至今[1]澳門葡萄牙語舊譯為亞冬魚),是一種鯖科海洋生物,大部分皆於於鮪屬。
鮪魚的肉色為紅色,這是因為鮪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紅蛋白所致。有些鮪魚,例如藍鰭鮪(T. thynnusT. maccoyiiT. orientalis)可以利用泳肌的代謝,使體內血液的溫度高於外界的水溫。這項生理功能使鮪魚能夠適應較大的水溫範圍,從而能夠生存在溫度較低的水域。
游泳速度快,瞬時時速可達160公里,平均時速約60-80公里。
鮪魚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與大西洋中部、屬於熱帶-亞熱帶大洋性魚。鮪魚的遊程很遠,過去曾經在日本近海發現過從美國加州遊過去的鮪魚。
鮪魚有8個品種,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最大的體長達3.5米,重達600-700公斤,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公斤重。鮪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條50公斤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
鮪魚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海產食材,經濟價值較佳。但因被漁民過度捕撈,已對牠們的種群數量造成威脅,最明顯的莫過於藍鰭鮪。因此國際間開始管制鮪魚的捕撈。

墾丁怪魚 裸胸鯙 - 發生不明生物咬傷戲水遊客事件

屏東墾丁小灣沙灘,墾丁 遊客被咬 本周二發生不明生物咬傷戲水遊客事件,受傷遊客送往署立恆春旅遊醫院治療,醫師就傷口痕跡研判,墾丁 遊客被咬不像水母造成,海生館海洋生物研究博士何宣慶說,從傷口照片初判,可能是裸胸鯙或海蛇類生物所致。墾管處保育課長馬協群表示,這是第一次發生遊客在小灣被水中生物咬傷事件,將派員到小灣海域調查。

墾丁怪魚 裸胸鯙 - 感覺到生物一個翻身,腳背隨即流血

墾丁遊客被咬 兇手疑為墾丁怪魚 裸胸鯙 洪先生本月23日,與家人從高雄南下墾丁度假,傍晚他和妻小在小灣沙灘玩水,因口渴準備上岸,從海水中走到與沙灘交界處時,右腳突然踩到不明生物,他感覺到生物一個翻身,自己的腳背隨即流血。

墾丁怪魚 裸胸鯙- 女遊客在小灣沙灘戲水時遭不明生物咬傷


墾丁遊客被咬 兇手疑為裸胸鯙 現場救生員聽聞有人受傷,上前幫忙止血,並通知救護車將洪先生送醫治療。當天稍早也有另名謝姓女遊客在小灣沙灘戲水時遭不明生物咬傷,她右手無名指有約6公分左右傷口,經送醫縫合才止血。

署立恆春旅遊醫院表示,兩名遊客都是出現侵入性傷口,狀況不同於水母螫傷的皮膚紅腫,由於兩遊客都沒有清楚看見不明生物,難以判斷是遭何種生物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