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MAD 蒼穹之戰神 OP Shangri-La 香格里拉

海洋生物-鱟

<<鱟魚>>
特殊生物館情深的夫妻魚--"鱟魚"

鱟魚的袓先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形態從古至今均無太大改變,故稱之為活化方,鱟雌雄異體,成體形態不同,雌大雄小,成熟的雌鱟約重4公斤,雄鱟約1.8公斤,雄鱟常伏身於雌鱟之上,如影隨形,直到死為止都在一起行動,因此民間稱此類為夫妻魚(鴛鴦魚)。更是沿海阿兵哥稱之的鋼盔魚,英名:Horseshoe crab 直譯成馬蹄蟹。

古書南越筆記曾載:(鱟性喜群游,雌常負雄於背,皆有骨如扇,做兩截,常張以為帆,乘風而行,雖遇驚濤不解,各曰鱟帆,漁者每望帆取之。持其雄而雌不去)民間甚至傳說抓鱟要抓一雙,否則會招來噩運。

鱟居住於沙質淺水海域,,晝伏夜出,常爬行或潛行於泥沙中,它的棲息地點與年齡有關,通常幼體生活於沙灘,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游向近海,鱟為雜食動物,同時也吃有機碎屑和藻類。居住在深海中的鱟,平常並不易看到,牠們有些分佈在美洲北大西洋沿岸,有些分佈在南美洲海域,在我國台灣海峽桃竹苗區域一帶也可見到牠們的足跡。

鱟於每年4~5月,月圓和大潮來臨時,成千的鱟向淺海移動進行生殖迴游,在月光下的海岸,四.五隻雄鱟利用鉗子串成一條鎖鏈一起追逐雌鱟,等交配完,為了返回海中就用腳不停的揮動,直挺挺的尾巴也在打轉,可是牠們的努力都徒勞無功,等潮水一退,只有死路一條,然而即使如此,數億年來這種規律不曾改變。第一年夏天受精孵化的鱟到第二年夏天會連續脫三次皮,第三年脫二次皮,第四年之後每年的夏天都會再脫一次皮,鱟魚的成長慢,生活史長,需經十多次脫皮才能長成成體。

鱟的成長分為四個階段:脫卵殼期.脫卵膜期.三葉幼體期.後期幼體期。受精卵經十天後即脫去卵殼。剛出生的鱟魚有如我們的小指甲一般大小,在潮間帶的泥灘地成長,每脫一次殼後體才會長大一點,鱟魚的壽命到目前為止還無確定的年限,已知牠們長到可以繁殖下一代時,最少需要十年以上

海洋生物

  
<<水母>>

水母是一群早在七億年前即出現在地球上的生物,屬腔腸動物門,而所謂的腔腸動物就是指進食和排泄都從同一個出口(有嘴巴而沒有肛門)。而水母更是一群可自由移動的大型浮游動物,主要的個體有兩層,外層的細胞有很多刺是捕食的工具,而內層細胞則主要在於消化功能,兩層細胞間是中膠質,只含少量散在細胞。而有如透明果凍的身軀含水量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利用消化酵素來分解食物,而種類更高達一萬一千多種。

腔腸動物除極少數種類生活在淡水中,絕大多數均為海洋生活,多數在淺海,少數為深海種,現存種類繁多,主要分成三大綱:

1.水螅綱 (Hydrozoa)                                 

2.缽水母綱 (Scyphozoa)